要闻

3D打印技术:助力药物创新发展的技术~

青黎

2024.6.12  |  点击 573次

Ta的动态
导读 3D打印技术:助力药物创新发展的技术。

中国粉体网讯  药物制剂的发展深深依赖于制剂技术、药用辅料、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等创新和发展,其中,药物制剂相关制备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敬文等通过文献分析,回顾近十年来制剂相关技术发展,对多种制剂技术进行综述,总结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特点、取得成就等内容,为我国药剂学及相关领域制剂相关技术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我国药剂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3D打印技术


就固体制剂的制备而言,3D打印机相当于固体制剂的制备设备,如制备片剂的压片机。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制剂的制备技术。


3D打印技术的特点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文件为基础,由计算机控制,通过逐层连续沉积方式层层叠加,直接打印制备具有特殊外形或复杂内部结构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可将设计、制造和调配全过程一体化,精确控制剂量和制剂产品形状与结构,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用药错误带来的风险。


左乙拉西坦3D打印片


2015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左乙拉西坦3D打印片上市,该3D打印片剂是全球首款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片剂。其处方由主药和常规辅料组成,在3D打印机上通过液体黏合剂将药物颗粒黏结在一起,形成多孔水溶性新型口腔崩解片剂。该3D打印片是由Aprecia Phramaceuticals公司研发,商品名SPRITAM,用于治疗癫痫发作,具有载药量高,快速崩解,迅速起效,特别适合于儿童、老人和有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


制剂应用


3D打印技术在制药领域不断普及,为药物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制剂方向,更加符合精准医疗的概念模式。该技术在药物制剂产品的制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用于速释制剂、控释制剂、迟释制剂、漂浮制剂和复方制剂的制备,具有快速成型,实现多种材料精确成形和局部微细控制,原料药无浪费,生产更加精准,可制造较难制造的异形片剂以调控药物释放,等等。


打印技术类型


按原理分类,3D打印技术主要分为: 喷墨成型打印(IP)、熔融沉积成型打印(FDM)、光固化成型打印(SLA)等。其中,喷墨成型打印的粉末黏合快速成型技术和基于挤出打印的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打印材料种类多,成型速度快,灵活性高,应用更为广泛。喷墨成型打印技术包括液滴-粉末黏合和液滴-液滴沉积打印技术。用于熔融沉积成型打印的药用聚合物包括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纤维素(HPC)、HPMC、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乙烯醇(PVA)、PEG及乙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等。


3D打印技术既可应用于原研药,也可用于改良型新药的研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3D打印机设备、打印技术专利或平台技术、辅料使用的成熟度以及临床可接受程度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以精准医疗与个性化给药为突出优势的3D技术药物制剂产品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满足临床需求,服务于患者。


有关3D技术的主要作用、应用范围及打印方式等简要总结见表。


参考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2
相关新闻:
粉体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