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热熔挤出技术:助力药物创新发展的技术~

青黎

2024.5.23  |  点击 751次

Ta的动态
导读 热熔挤出技术从广义上讲也可认为是干法制粒的方法之一,但其功能与产生的作用却远非如此。

中国粉体网讯  药物制剂的发展深深依赖于制剂技术、药用辅料、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等创新和发展,其中,药物制剂相关制备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敬文等通过文献分析,回顾近十年来制剂相关技术发展,对多种制剂技术进行综述,总结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特点、取得成就等内容,为我国药剂学及相关领域制剂相关技术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我国药剂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众所周知,制粒是制备固体制剂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制粒可解决粉体流动性问题以及制剂产品中药物的均匀性问题。湿法制粒是常见的制粒手段,但是对于遇溶剂不稳定的药物而言,采用干法制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热熔挤出技术从广义上讲也可认为是干法制粒的方法之一,但其功能与产生的作用却远非如此。


制备过程


热熔挤出是一种可连续生产的制剂工艺,其生产工艺流程短,规模放大设备成熟,产量调节灵活,具有较大的产业化优势。


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旋转螺杆将原辅料混合物转移到挤出机的机桶,加热,熔融,经出口模具,冷却,制成均匀的半成品。生产主要工序包括进料、螺杆送料、搅拌、捏合、高温熔融、出料、冷却和粉碎。螺杆送料过程也同时发挥捏合作用,促进物料熔融和均质化。螺杆可配置30°、60°和90°等不同角度的捏合单元,实现高效的混合和捏合。挤出机的机筒由多个可单独加热的区域组成,不同区域的温度控制,决定最终热熔体状态和黏度。收集离开出口模具的物料,冷却后粉碎。


主要参数


流变学是指导热熔挤出处方筛选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在线工艺控制的理论基础。在选择辅料或载体基质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个重要关注点,这是因为热熔挤出时所选择的温度通常要高于辅料或载体基质玻璃转化温度20~40℃的温度下进行挤出。此外,螺杆速度也是一重要参数。实际操作过程中,温度控制参数较螺杆速度参数更为重要。


辅料或基质材料


常见的辅料或载体基质包括PVP/PVA、HPMCAS和HPMC等。辅料或载体基质的玻璃转化温度高,物理稳定性好,但热熔挤出工艺困难,此时,可添加适量增塑剂,以降低其玻璃转化温度。


常见的增塑剂包括硬脂酸类、维生素E及表面活性剂等,如泊洛沙姆188和泊洛沙姆407、D-α琥珀酸生育酚聚乙二醇酯(TPGS)、聚山梨酯20(tween20)、聚山梨酯80(tween80)和丙二醇单月桂酸酯等。常见的助流剂,如二氧化硅,可有助于物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顺利传送。


上市产品


热熔挤出是一种新型的固体分散技术,目前近10种已上市的固体分散体制剂是采用热熔挤出技术进行制备的,如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利托那韦等,显示出热熔挤出技术在固体分散体制备的重要应用。


热熔挤出也作为一种熔融制粒制剂技术,可用于后期的颗粒剂、胶囊剂及片剂的制备,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制剂新技术,热熔挤出技术已用于速释、缓控释、定位释药制剂,口腔膜剂,植入剂及载药3D打印丝等的制备。


热熔挤出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改善生物利用度,在制备各种制剂和药物传递系统中表现出突出的优势,具有增加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等优势。


有关热熔挤出技术的主要作用、适用药物、主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及应用范围等简要总结见表。


参考来源:

王敬文等,浅谈药物制剂制备技术助力我国药物制剂创新发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2
相关新闻:
粉体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