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会员
已认证
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带您走进注射剂中的微小世界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是指药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由各种途径产生或混入的微粒性杂质,粒径在1~50 μm、肉眼不可见,但因其可随血液流动却不能被代谢而可能对人体造成难以发现和潜在的严重危害。20世纪30年代起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并于60、70年代间对此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随后不溶性微粒控制被纳入注射剂质量标准,且其检测方法得到不断改进。现在,有关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观念已为临床广泛接受,过敏反应、静脉炎、血管栓塞、微循环堵塞、动脉硬化、热原反应、肉芽肿、肺栓塞等多种与不溶性微粒有关的不良反应都会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中国药典》对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控制仅限于粒径≥10和25 μm的微粒数,对粒径<10μm的却没有具体要求,实际上,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内径仅有4~7 μ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更细,只有粒径在2 μm以下的微粒才可能通过肾交换被排出体外,而粒径为2~10 μm的微粒无法被排出。微粒进入体内造成危害的部位一般多在肺、脑、肾、眼等处,较大的微粒会直接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或导致肉芽肿,且有短期内可见的特点,而粒径为2~10 μm的微粒则可能造成潜伏性的更大危害。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粒径>10 μm的微粒只占注射剂中微粒的极小部分。
我选取了两组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YH-MIP-0103)测试某企业生产的两批注射蛋白药中不溶性微粒按粒径的数量分布报告如下:
由上图计算可知,粒径<10μm的颗粒数分别占比88.69%和96.95%,而此类颗粒在进行配伍或复溶过程极有可能产生>10μm的颗粒物;并且2-10μm不溶性微粒本身就可以对人体毛细血管造成巨大伤害。
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YH-MIP-0103/YH-MIP-0205PRO)是由胤煌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符合药典标准的不溶性微粒检查设备,外观及特点如下:
技术优势:
√全自动的测试系统,自动扫描、计数、出具报告,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
√全自动检测系统,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对测试人员眼睛的伤害;
√可以区分颗粒性质,鉴别不溶性微粒的来源,是金属还是纤维;
√符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等各国药典对于不溶性微粒检查的要求。
全新一代YH-MIP-0205 Pro型全自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分析仪在上一代仪器已有的技术优势下,进行了全新升级,新产品在原有分步式自动扫描、自动测试、自动计数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动过滤、自动干燥、自动上样等功能的集成,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即可做到原有显微计数法的复杂操作流程;同时在原有超分辨算法的基础上,加入AI智能算法,方便客户更好的对不溶性的来源进行分类和整理,在今后的实验生产过程中加以避免。
如下图,为该试剂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下的粒子分布图的一角:
见微知著,对于我们肉眼难见的注射剂不溶性微粒,却可以对我们人类的毛细血管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今年以来,药监局多次发文重视用药安全和安全用药,特别是大量被使用的疫苗安全更是多次被提及,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人们认知的不断提高,对于药物不溶性微粒的关注会越来越多,而相应管控也会越来越严。这就要求药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要了解每支、每批次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可能来源及大小数量,并加以控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