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会员
已认证
锂矿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一、锂矿行业的产业链基本情况
2014年以前,锂主要用于陶瓷和玻璃行业。这些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用锂需求增长平稳。2015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电池的用锂需求不断提高,逐渐取代了陶瓷和玻璃成为了锂的主要用途。2020年电池行业对锂的需求占比已超7成,较2014年提升了40个百分点。
锂也随之摇身一变,从传统的周期行业切换到高速发展中的成长行业。特别是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突然爆发,给了锂前所未有的热度。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57.5%。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50万辆,同比增长108%。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汽车动力电池用锂的需求猛然提高,锂资源价格从去年开始一路狂飙。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利润也在不断往更上游的锂矿、锂盐方向集中。发展锂电池,其实也是考虑到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兼具矿石锂和盐湖锂两种类型。锂矿资源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锂矿的供货稳定性及价格涨幅,往往影响着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市场。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锂行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天然矿产资源,从形态上可分硬岩锂和卤水锂两大类;中游产业主要是将上游矿产资源中的锂元素提取出来并形成锂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氢氧化锂、碳酸锂、氯化锂等;下游则是将中游生产出来的锂化工产品可用于电池、陶瓷和玻璃、润滑剂等生产制造,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航空、机械、医药等行业。
二、锂矿资源的分布
目前为止,两个商业提锂来源为锂伟晶岩及大陆锂卤水。
锂伟晶岩,又称为硬岩锂,可生产锂矿石,包括锂辉石、透锂长石、锂云母及锂磷铝石。硬岩锂则主要存在于花岗伟晶岩或花岗岩中,锂矿物透过选矿被加工成浓缩产品,可用于直接消耗或用作锂化合物及衍生物的进一步转化及制造的原材料。
大陆锂卤水存在于盐湖或乾盐湖的含锂卤水被泵送至地面,通常经过太阳能蒸发、离子交换或其他升级技术生产锂含量介乎3.0%至6.0%的浓缩锂卤水浓缩物,然后可进一步加工成锂化合物。
由于具备高活性,锂在自然界中并不以单独元素的形式存在,只能于化合物中发生。卤水锂资源占比约为六成,卤水锂是全球锂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以盐湖的形式存在。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2020 年全球查明锂资源量约为8600 万吨,其中,卤水锂占比约为60%。
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美三角区和澳大利亚。两地锂资源占全球总资源量的65%。其中,南美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占比高达57%,是卤水锂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澳大利亚占比为8%,是硬岩锂,特别是锂辉石集中的国家。
在国内硬岩型锂矿当中,靠谱点的主要是四川锂辉石矿和江西锂云母矿,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高品位锂辉石资源储量丰富(矿石平均品位约1.30%-1.42%);江西宜春地区是锂云母的主要生产基地。四川省锂辉石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相对较高。四川的锂辉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金川-马尔康成矿区和康定-道孚成矿区,代表锂矿有“甲基卡”,但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锂资源开采利用难度较大。
中国的锂矿
从目前来看,华南的江西省锂云母资源储量丰富,宜春锂云母矿资源分布主要集中于两个区域:宜丰-奉新矿区和新坊矿区,宜春的矿山含有大量未详勘地区,未来还具有很大的增储潜力,探明氧化锂储量折碳酸锂当量超过 600 万吨。
地理条件来看中国靠江西了
三、锂矿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锂矿上游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从产能和产量来看,2020年全球锂产品主要集中在Albemarle、SQM、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和Livent 五家企业,产能CR5约占全球总设计产能的50%左右,产量CR5约占全球总供给的75%左右。其中,美国ALB、智利SQM和我国赣锋锂业是锂盐产能和产量全球前三大公司。
全球锂矿争夺“剑拔弩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包括动力电池、材料、汽车、产业等行业巨头以及金融资本都在加速进场,谋求锁定进入紧缺供应通道的上游矿产。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外与锂矿争夺与开发的项目达到16个,涉及金额超过440亿元。其中,与海外矿产资源相关的项目7个,国内锂矿资源相关的项目9个。
锂矿争夺战已经一触即发,一个明显的态势是,全球企业正在不断加深全球锂矿布局,而又以中国企业布局速度及规模表现最为突出,未来有望在锂矿供应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多家企业布局锂矿资源的节奏,进一步印证锂供给面临紧缺,通过入股、收购、锁定长单等方式部署锂资源仍是未来市场主旋律。
锂矿争夺的紧迫性在于,一方面,面向TWh时代,供应链有效供给将面临巨大缺口,电池企业需提前防范资源断供风险;另一方面,锂电材料价格“疯长”,电池企业需平抑供应链价格波动,实现核心原材料成本管控。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欧、美今年均提出长周期碳中和目标,并给出了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其中,中国提出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渗透率20%;欧洲2035年要求实现新能源车全电动化,即100%渗透;美国也提出2030年实现新能源车50%渗透。
中国提锂技术与量产规模已经行至质变拐点,未来将在全球锂资源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