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8 阅读:81
方案摘要
全球食品供应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对食品尤其是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畜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仅靠动物蛋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此外,市场对可持续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植物、蘑菇、昆虫以及藻类或细菌发酵的生物质中获取替代蛋白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主流方案是通常使用大豆作为原料,来获得植物蛋白。其被加工后的产品蛋白质含量大于80%。大多通过不同的湿法提取方法获得,湿法工艺利用大量的水、化学物质、以及后续使用大量的能量进行干燥,所以该工艺是一个费时、复杂、耗费资源的过程。
耐驰的方案是干法分馏,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和后续的分级,获得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初始材料的植物蛋白粉。主要从脱壳的豌豆、绿豆或蚕豆开始,只经过机械处理,并且保留蛋白质完整的功能性和的原生状态,处理后的产品为高蛋白质含量的粉料。
要了解蛋白质转移过程的主要原理,我们必须看一下合适豆类(如豌豆)粉碎后粉末的特性:大而有弹性的淀粉体(40 微米)和小的蛋白质颗粒(3 -10 微米)之间的大小差异是原料的基本条件!
加工步骤 1 - 制粉
该工艺在豆类清洗和脱壳步骤后开始。粉碎过程可将相对较大的淀粉颗粒与较小的蛋白质颗粒分开。此外,为了保持淀粉的质量,应避免淀粉受到破坏。有效而温和的方法是使用耐驰 CSM 分级磨进行冲击研磨,理想的粉料细度为 40 - 60 µm(d90)。
加工步骤 2 - 使用高效分级机CFS/HD-S进行高效分离
然后将步骤 1 得到的豆粉分别分离成高蛋白和低蛋白组分("淀粉组分")。由于这一细度范围超过了传统的面粉筛分机可分离的极限,因此需要采用动态气流分级机进行分离。耐驰 CFS-HD/S 型高效精细分级机可实现高产量生产,且确保蛋白质损失小。
粉碎后的产品被送入一个并充入空气环型间隙中,以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环形间隙加速了两种粒子的循环运动,附加的离心力会将它们分离。与传统的分级机相比,这种分级机的设计使得粒子的分离更有效,从而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