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会员
已认证
电解质对脂肪乳制剂的影响
关键词:三腔袋、全肠外营养液、电解质、脂肪乳稳定性、大乳粒、大乳粒测定原理、大乳粒检测仪、大乳粒分析仪、大乳粒检测、大乳粒灭菌后超标是什么原因、PFAT5、PFAT5检测、PFAT5什么意思、大乳粒药典、静脉注射脂肪乳粒要求、脂肪乳大乳粒检测原理、大乳粒检测方法及各国药典的规定、乳剂中大乳粒PFAT5检测专题、大乳粒检测方法专题、大乳粒测定。
脂肪乳是以植物来源为主的液态甘油三酯为油相,磷脂为主要表面活性剂,在高压均质等外力作用下乳化制成的水包油乳状液,通常平均粒径为100~500 nm,其粒径大小、结构与体内乳糜微粒类似。然而,脂肪乳作为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乳状分散体系,其处方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其质量,尤其是稳定性,可能发生聚集或絮凝、分层和合并,最终导致破乳。
临床上通过将脂肪乳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混合制备全肠外营养液,包括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近50多种化学物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手术、创伤、肿瘤、感染、烧伤、休克等重症病人,以保障水、电解质及能量的补充。目前临床工作者认为 ,全肠外营养液优于单用氨基酸提供的蛋白质和单用脂肪乳、葡萄糖提供的热量。但全肠外营养液中高浓度的脂肪乳化颗粒对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很敏感 ,且在溶液的配制及贮存过程中 ,多种组分的混合及相互作用可使原有的微粒变大或产生新的微粒 ,影响全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
全肠外营养液混合体系具有热力学不稳定的性质,其中电解质对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是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二价阳离子对脂肪乳滴表面负电荷的中和能力更强。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等资料对于二价阳离子的浓度限定报道不一,如国内操作规范明确二价的阳离子浓度在5~8 mmol/L范围;也有专家认为浓度应< 5.1 mmol/L;还有文献报道二价阳离子浓度<4.0mmol/L或< 10 mmol/L的情况。
全肠外营养液中的电解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中和脂肪微粒表面的负离子,导致脂肪乳粒聚集,最终导致脂肪乳油水分层,造成破乳现象,最终导致溶液中产生沉淀浑浊影响营养液的稳定性。电解质浓度过高时,氨基酸溶液也有可能会发生盐析,影响溶液的稳定性。加入 K﹢浓度过高,就会影响全肠外营养液中脂肪乳稳定性,当输入速度过快时就会引起患者局部疼痛甚至心脏骤停。此外还需我们注意的有:①钙离子与磷酸盐的浓度乘积超过 75 mmol/L 时,易产生不易被肉眼发现的 Ca HPO4沉淀,如果沉淀随营养液输入人体,易在体内的毛细血管内沉积,造成栓塞、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甚至死亡。②大量的维生素C与Ca离子配伍时易形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在药师在审方和配置过程中要细心谨慎,特别注意电解质浓度的计算,防止少算漏算的情况出现。
我们按照工业化三腔袋的比例,将中长链脂肪乳分别与纯化水(空白组)、葡萄糖氨基酸溶液(含电解质,样品组)进行混合,并在常温下静置保存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比较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尾端大乳粒分布(PFAT5),观察两组的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脂肪乳与纯化水混合后,无论是平均粒径还是尾端大乳粒均未有明显变化,Zeta电位保持在-31mv,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脂肪乳与电解质溶液混合后,无理论是平均粒径还是尾端大乳粒(PFAT5)均出现明显增长,Zeta电位变为-12mv,从而证实电解质对于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会直接中和脂肪微粒表面的负离子,导致乳粒团聚。提醒医药企业在开发、生产与医院终端实际使用中,均应注意混合后的稳定性变化,确保临床安全。
附表1. 脂肪乳与电解质混合后对稳定性的影响
脂肪乳+纯化水 (常温保存一段时间后) | 脂肪乳+含有电解质溶液 (常温保存一段时间后) | |
平均粒径分布 | Mean Diameter:240.4nm | Mean Diameter:414nm |
Zeta电位结果 |
Zeta:-31.00mv |
Zeta:-12.23mv |
尾端大乳粒分布 | PFAT5:0.0082% | PFAT5:0.0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