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年

金牌会员

已认证

纤维异物:锂电负极工艺中的“隐形刺客”

前 言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的“栖息家园”,其洁净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池体系的长效健康。在负极材料开发与生产链条中,微小的纤维异物看似微不足道,却堪称是电池后层级问题的“元凶”之一! 它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刺客,以隐蔽的方式破坏电池的性能与安全。


101330_559317_jswz.jpg

图1. 纤维异物的SEM图&纤维异物的元素分析


一、追根溯源:纤维异物从何而来?

在看似洁净的生产环境中,纤维异物总能“见缝插针”,其来源主要可归结为四大路径:

1、原料带入: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前驱体在矿石开采、破碎、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植物纤维、麻绳纤维等。部分高分子添加剂/导电剂或碳纳米管束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以纤维状形态存在,或在包装、储运中混入纤维污染物。2、隔膜材料 (如生产环境中扩散):极少量隔膜切割产生的超细纤维,可能通过生产环境扩散到负极区(尤其在共线或邻近区域)。

3、生产环境:洁净室缺陷,例如高效过滤器(HEPA/ULPA)破损、密封不严、人员/物料进出管理不善,导致空气中悬浮的衣物纤维(棉、涤纶)、毛发、无尘布/纸屑纤维进入工艺区。

4、人员操作:穿戴的无尘服、手套(尤其是棉质内衬手套或乳胶/丁腈手套磨损产生的微粒)是纤维释放的主要源头。当然设备磨损与接触,软管、密封件、过滤器滤材老化,取样、分装或清洁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均可能引入纤维异物。


二、暗流涌动:纤维异物对电池后层级的“连锁破坏”

微小的纤维,一旦侵入负极,将引发从物理结构到电化学性能的多维度破坏:

1、物理损伤与结构破坏→隔膜穿刺:尖锐的金属纤维或硬质聚合物纤维极易刺穿薄如蝉翼的隔膜,造成内短路,成为电池热失控的导火索。

2、破坏涂层均匀性:纤维阻碍浆料涂布,导致极片表面凸起、划痕或厚度不均,影响锂离子嵌入/脱出的均一性。

3、扰乱导电网络:非导电纤维(棉、纸)嵌入电极内部,阻断局部导电通路,导致内阻升高。

4、电化学性能劣化→异常析锂:纤维阻挡区域,锂离子无法正常嵌入石墨,被迫在表面析出锂金属(析锂),不仅消耗活性锂源导致容量快速衰减,还可能析出锂枝晶有刺穿隔膜的风险。

5、加速电解液分解:纤维的存在可能导致局部电场畸变或暴露新鲜活性表面,加剧界面副反应,消耗电解液,引发电池膨胀和阻抗(EIS)显著上升。

6. 活性物质局部失活:纤维周围活性物质脱离导电网络成为“死区”,造成容量损失。


三、明察秋毫:纤维异物检测的“围捕战”

面对如此微小的隐患,传统检测手段往往力不从心。行业内多采用更先进、更精准的“围捕”策略:

1、光学显微镜 (OM):基础筛查手段。可观察经萃取或制样后的材料表面,识别较大纤维(>50μm),但小尺寸、半透明纤维检出率低。

2、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高分辨率成像的利器! 能清晰观测微/纳米级纤维的形态,结合能谱分析 (EDS),精准锁定纤维成分(是聚酯、棉、金属、还是异物聚合体)。

3、显微拉曼光谱:对特定有机纤维(如PET涤纶、PP、尼龙)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即使尺寸极小(~1μm),也能通过分子振动指纹“验明正身”。

以上方法的精准测量均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异物浓缩前处理,以减少背景的干扰,如表1为常见的负极分离方式对比表。


表1.分离富集方式对比表

101638_592243_jswz.jpg


在负极材料纤维异物检测中,富集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同富集技术因分离原理和操作条件的差异,会对纤维回收率、形态完整性和成分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当前的行业检测中滤膜过滤富集为常见方式,但直径<0.5 μm的超细纤维易穿透滤膜孔隙,导致漏检 ;同时当前过滤富集的方式很容易残留负极主体材料,检测的有效性欠佳。为进一步提升纤维异物富集的有效性,行业内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其中专利202411383897.0中提出了双滤网过滤富集的模式以提升检测的有效性;专利202310785732.5中提出了石墨悬浮液自主沉降后过滤的形式,以提升检测的有效性。


在元能一直以来的客户对接中,异物前处理一直是行业专家老师关注的重点,这其中包含磁性异物、非磁性异物以及纤维异物,元能也推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其中纤维异物部分更是结合当前实际应用的需求,开发了一款LSD系列纤维异物分离富集系统,是在离心原理基础上做了创新型设计,可快速实现纤维异物的有效分离,如图2为分离富集装置示意图(感兴趣可添加文章末尾微信二维码,进一步交流)。


101724_717673_jswz.jpg

图2.LSD系列创新型纤维异物分离富集系统


四、展望未来

在锂电技术向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绝对安全冲刺的征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控都可能成为绊脚石。负极材料中的纤维异物,正是这类需要我们研发和工艺工程师投入“显微镜般”关注的关键细节。异物分离与检测密不可分,唯有将“零容忍”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最细微处确保电池的高品质与真安全,托起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图景。洁净非小事,纤毫定成败——这才是锂电研发的工匠精神。


五、参考文献

[1]莫武秋,王继文,吕静,等.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中纤维异物检测方法:202411383897[P].

[2]董承昊,戴璐,丰炳梅.一种检测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中纤维异物含量的方法:202310785732[P].

[3]刘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8(13):1.DOI:CNKI:SUN:XDJZ.0.2018-13-343.


关于元能

元能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检测仪器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领域提供领先的检测解决方案与服务。

元能科技注重前沿技术研发,拥有材料、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研发团队,围绕表征方法、设备技术、应用方案等开展自主研发,推出多款行业领先的新型仪器,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服务于全球众多材料企业、电芯企业、终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政府检测单位。同时,元能科技积极推动建立行业上下游规范统一的检测方法,主导或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助力新能源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元能科技  2025-07-17  |  阅读:57
最新文章
更多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分类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立即拨打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
(暂不支持短信)

×
是否已沟通完成
您还可以选择留下联系电话,等待商家与您联系

需求描述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已与商家取得联系
同意发送给商家
留言咨询

留言类型

需求简述

联系信息

联系人

单位名称

电子邮箱

手机号

图形验证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