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会员
已认证
红外定量分析小知识
近红外分析作为一种二次分析方法,需要借助模型来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用户关注的指标的结果,可以简单地将这个模型理解成类似与指纹图谱的数据库,只要这个数据库足够全面,就能快速准确地提供分析结果。
通常来说,初次接触近红外以及想要独立建立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我需要多少个准备多少个样品才能建立起一个“能用”的模型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近红外分析的工作流程。
近红外分析的工作流程
收集建模样品
获取样品参考值
采集建模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建立模型
验证模型
用于未知样品的分析
日常分析与监测
通过上述分析流程可以看出,之前提到的问题是对近红外这项分析技术基础但很核心的疑问。其实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足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虽然这个回答很简略,但其中包含的要点却不少。展开来说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足量的样品,另一方面是代表性的样品。
这两点在GB/T 29858 《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分析通则》中有详细的描述:
对于校正集
至少需要 6 倍于建模潜变量(建模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大小的样品,当潜变量小于 4 时,样品数量不应少于 24 个。
样品应包含所分析的成分。
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变化范围应适当超过日常分析的范围(10 %-15 %)。
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分布需服从均匀分布。
对于验证集
至少需要 4 倍于建模潜变量大小(与校正集潜变量相同)的样品,当潜变量小于 5 时,样品数量不应少于 20 个。
收集的样品成分含量的跨度和标准偏差应是校正集的 95% 到 100% 之间。
从国标中不难看出,建立一个分析模型至少需要接近 50 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当然这只是最低的要求,如果想要获得一个更加稳健的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到模型中则是必不可少的。
下期的近红外定量分析知识将为大家分享如何系统地评价模型的性能,欢迎关注步琦实验室服务号,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如果您在近红外仪器使用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也可通过下方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们,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竭诚为您答疑解惑。
长按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或拨打联系电话:
400 - 880 - 8720
微信公众号
步琦智慧实验室
淘宝官方旗舰店
瑞士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