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会员
已认证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颗粒粒度分布的精确测量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激光粒度仪作为主流的粒度分析工具,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药品安全性、材料性能评估乃至环境监测数据的权威性。然而,仪器的长期稳定性与校准精度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校准逻辑、标准物质的核心作用及行业应用四个维度,深度解析颗粒表征标准物质如何成为激光粒度仪校准精度的“黄金标尺”。
激光粒度仪基于光散射理论,通过分析颗粒对激光的散射角度和强度,反推颗粒的粒径分布。然而,仪器的光学组件易受温度、湿度、污染等因素影响,导致测量偏差。例如,未经校准的仪器可能出现“大颗粒测小”或“小颗粒漏检”等问题,严重影响数据可信度
标准物质不仅是校准工具,更是科学测量的基石。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技术维度:精准性与可追溯性
精准性:高纯度、单分散的微米/纳米级标准物质(如聚苯乙烯微球)可模拟真实颗粒的散射行为,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可追溯性:权威认证的标准物质(如海岸鸿蒙的PM2.5标准物质)通过国家计量院认证,数据可追溯至国际标准,为测量结果提供法律效力。
2. 应用维度:覆盖全场景需求
多样化材质:从聚苯乙烯到二氧化硅、金属微粒,标准物质需匹配不同行业需求。例如,药企需使用与药品成分相似的“可见异物标准物质”,模拟注射剂中纤维或玻璃屑的检测场景。
宽泛粒径范围:优质供应商(如海岸鸿蒙)可提供30纳米至2000微米的标准物质,覆盖制药、环境监测、纳米材料研发等多领域需求。
1. 选择标准:四大核心原则
匹配性:标准物质的粒径范围需覆盖待测样品,例如药企需选择与不溶性微粒(如2-25μm)匹配的标准物质。
稳定性:避免储存过程中吸潮、团聚等问题,确保长期性能稳定。
介质兼容性:水溶性标准物质用于水性体系,油溶性则适配润滑油等非极性介质。
供应商资质:优先选择通过CNAS认证的供应商(如海岸鸿蒙),保障标准物质的可信度。
鸿蒙标准物质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在微米、纳米系列粒度标准物质领域跻身世界水平。公司目前共有200余种颗粒标准物质,其中PM2.5、三聚氰胺、可见异物等百余种标准物质的成功研制,有效解决了国内相关领域的迫切需求。
鸿蒙颗粒产品包括颗粒标准物质和功能微粒两大类,共有3000多种产品,涵盖颗粒尺寸从30纳米到2000微米,涉及聚苯乙烯、二氧化硅、金属、胶体金和多元琼脂糖等不同材质以及彩色微粒、荧光微粒、磁性微粒等不同功能的微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