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白金会员第7年 参观人数:656596
    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中,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改革的核心,一切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近年来,在一些列政策鼓励下,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但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在多项政策加码扶持下,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不断上升。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达32%,土地承包面积是2008年的13倍多。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有140万家,农业流通企业超过12万家。

         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郭红宇在8日举办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分会场上指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我们的(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政府收购的财务压力也很大。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靠发展新型主体,发展新型主体就不开金融的支持。”

         在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目标任务首要提出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等更加健全。

         郭红宇指出,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农业融资需求规模更大,融资需求周期更长。以武汉市为例,其农场的平均面积是260亩,其中有230亩是从其他农户手里流转过来的,每亩流转费用将近500元,总费用达10万元以上,对于一般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来讲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52%的家庭农场对资金的需求期限在一年以上。但现在贷款期限实际较短,很多农户需要还旧贷新,在此过程中引进了过桥资金,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或者是家庭农场的成本,同时也带来了资金融资方面的风险。因此,现代化农业迫切需要金融助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