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26 阅读:41
方案摘要
金相切割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响,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若不及时排查和解决,不仅会影响切割精度和质量,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更严重的损坏。以下对常见异响原因及相应的排除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动系统异响
原因分析
皮带打滑:当皮带张紧力不足、老化或磨损严重时,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产生尖锐的“吱吱”声。
齿轮啮合不良:齿轮因长期使用导致磨损、齿面点蚀,或者齿轮安装不当、中心距偏差过大,都会使齿轮啮合时出现冲击和振动,发出“咔咔”或“嗡嗡”的异响。
轴承损坏:轴承内圈、外圈或滚动体出现磨损、裂纹、保持架损坏等情况,会导致轴承运转不平稳,产生“咯咯”或“沙沙”的杂音。
排除方法
调整皮带张紧力:使用皮带张紧力测量仪检查皮带的张紧度,若不符合要求,通过调节电机或传动轮的位置,使皮带达到合适的张紧状态。同时,检查皮带表面是否有裂纹、老化等迹象,如有必要,及时更换新皮带。
检查齿轮状况:观察齿轮的齿面是否光滑,有无点蚀、磨损或崩齿现象。若齿轮磨损严重,需更换新齿轮;若安装不当导致中心距偏差,重新调整齿轮的安装位置,确保中心距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齿轮正确啮合。
更换损坏轴承:采用专业工具如轴承拉马拆卸可能损坏的轴承,仔细检查轴承外观及内部滚动体情况。若确认轴承损坏,更换与原设备型号一致的新轴承,安装时注意轴承的安装方向和润滑情况。
二、切割部件异响
原因分析
切割刀片松动:刀片安装螺栓未拧紧,在切割过程中因受到较大的切削力而发生松动,导致刀片与切割轴之间产生相对振动,发出“哐当”或“咣咣”的响声。
刀片磨损或损坏:刀片长期使用后,刃口变钝、出现缺口或裂纹,在切割时与被切割材料摩擦异常,产生尖锐的“嚓嚓”声或不规则的异响。
切割材料硬度不均:当切割的材料硬度分布不均匀时,刀片在切割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阻力,导致切割过程不平稳,产生“忽大忽小”的异响。
排除方法
紧固刀片螺栓:使用合适的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扭矩值重新拧紧刀片安装螺栓,确保刀片与切割轴紧密连接,无松动现象。
更换或修复刀片:若刀片磨损严重或出现损坏,需及时更换新刀片。在更换刀片时,注意选择与被切割材料相匹配的刀片类型和规格。若刀片仅是刃口轻微变钝,可使用专业的磨刀设备对刀片进行修磨,恢复其锋利度。
调整切割参数:针对硬度不均的材料,适当调整切割速度、进给量等参数,使切割过程更加平稳。例如,对于硬度较高的区域,可适当降低切割速度,减小进给量,以减少刀片的冲击和异响。
三、电机异响
原因分析
电机轴承故障:电机轴承因润滑不良、过载运行或长时间使用导致磨损,运转时会产生“嗡嗡”或“沙沙”的异响。
电机绕组短路或接地:电机绕组绝缘损坏,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会使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流异常增大,产生“嗡嗡”的沉重异响,同时可能伴有电机发热、冒烟等现象。
电机风扇损坏:电机风扇叶片变形、断裂或与风扇罩发生碰撞,会在电机运转时产生“呼呼”或“咔咔”的异响。
排除方法
更换电机轴承:若电机轴承故障,需拆卸电机端盖,取出损坏的轴承,更换新的与原型号匹配的轴承,并重新加注适量的润滑脂。
检修电机绕组:使用兆欧表等电气检测仪器检查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若发现绕组短路或接地,需对电机绕组进行修复或更换。对于轻微的绕组短路,可采用局部修复的方法;若绕组损坏严重,则需重新绕制电机绕组。
修复或更换风扇:检查电机风扇叶片是否变形、断裂,风扇罩是否松动或有异物进入。若风扇叶片损坏,更换新的风扇;若风扇罩松动,重新紧固风扇罩螺栓;若风扇罩内有异物,清理干净异物,确保风扇运转顺畅。
四、附属装置异响
原因分析
冷却系统故障:冷却水泵叶轮损坏、堵塞或轴承磨损,会使冷却系统在运行时产生“嗡嗡”或“嘎嘎”的异响;冷却液管道松动或破裂,冷却液流动时会产生“哗哗”的异响。
夹紧装置松动:工件夹紧装置的螺栓、螺母松动,在切割过程中因工件振动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排除方法
检修冷却系统:对于冷却水泵,拆卸水泵检查叶轮是否损坏、有无异物堵塞,轴承是否磨损。若叶轮损坏,更换新叶轮;若轴承磨损,更换新轴承。检查冷却液管道,紧固松动管道,修复或更换破裂管道,确保冷却系统正常运行。
紧固夹紧装置:检查工件夹紧装置的各个螺栓、螺母,使用合适的工具将其拧紧,确保工件在切割过程中牢固固定,无松动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