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9 阅读:78
方案摘要
一、紧急处置措施
启动应急净化模式(循环流量提升至设计值120%)
持续通入高纯氮气/氩气(纯度≥99.999%,流量10-15L/min)
暂停所有物料转移操作,检查手套完整性(浸水检测法)
二、泄漏源定位与修复
使用氦质谱检漏仪检测箱体(重点扫描视窗法兰、过渡舱密封面)
检查过渡舱循环阀状态(应保持双门互锁有效)
测试手套端口O型圈压缩量(需达到25%-30%变形量)
三、净化系统再生操作
分子筛活化:350℃氮气吹扫6小时(露点≤-70℃)
铜催化剂再生:200℃氢气还原3小时后切换氮气吹扫
冷阱维护:液氮浴除霜后乙醇清洗(每周至少再生1次)
四、气体参数恢复流程
执行3次完整箱体置换(抽真空至50mbar后回填惰性气体)
调节循环系统至最大功率运行(维持箱压+15mbar)
实时监控水氧曲线(达标标准:H2O/O2<1ppm)
五、分析系统校准
氧传感器标定(使用5ppm、50ppm标准气体分段校准)
露点仪校验(用饱和盐溶液产生特定湿度环境)
同步校准压力补偿模块(误差应<0.1%FS)
六、预防性维护策略
每日检查过渡舱泄漏率(允许值<0.05vol%/h)
分子筛寿命管理(每吸附500ppm水需再生)
建立物料除水预处理规程(120℃真空烘烤≥8h)
注意事项:
• 再生操作需在独立通风系统内完成
• 铜催化剂再生时严禁接触空气
• 氧含量>1000ppm时应执行全员疏散
• 建议配置双净化柱冗余系统
• 每周执行手套抗渗透测试(压降法)
特殊工况处理:
处理高挥发性物质时启用辅助冷阱(温度≤-40℃)
长期停机期间维持微正压并定期触发净化系统
遭遇停电立即关闭所有过渡舱并启动备用电源
本处理方案应根据箱体体积(通常0.5-2m³)调整气体流量参数。连续处理8小时未达标需停机彻查净化介质失效问题,必要时更换整套吸附剂组合(建议铜催化剂使用周期≤200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