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会员
已认证
4月9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要把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大海。
今年刚好是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第十年。
但这样的决定还是引起了日本国内外及世界的强烈反应。据专家推算,日本排出的核污染废水,会随着洋流漫延到每一处海域。
这场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民族的浩劫,或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演变为世界的浩劫。
当水体受到了污染,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海洋中的各种生物,而各类水产品,一直是各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早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两年,国内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进口水产品放射性元素检查工作。
国内各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将各种进口鱼类、虾蟹扇贝、软体动物和其他甲壳类海产品可食用部分,烘干后使用刀式研磨仪充分均匀粉碎,分样,装袋,进行放射性检测。
平行样的制备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真实可信,需要将样品制成三组以上平行样品进行测量。每个样品粉碎后充分搅拌,保证装样均匀、质量均等后,放入锗γ谱仪中进行测量。
依据国家标准GB/T 16145-1995,在检测的1127种样品中,有100份样品中检测到了不同种类和程度的放射性元素。
在核废水排出后,我们势必需要进行更大强度、更大规模的水产品检测,才能进行全方位的放射性污染监控。且监控的时间跨度会非常久。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这些通过海洋生物不断富集的污染物,是否会在半衰期内到达人体内,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呢?
除了海洋生物外,人工放射性物质入海后,其中大部分具有颗粒活性,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或通过凝集沉于海底。因此,海洋沉积物是放射元素的贮藏所。并在未来更长的时间持续释放污染。而这个影响,似乎更加长远持久。
对于海底沉积物,不同细度的颗粒对于放射性元素的吸附迁移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泥沉积物>沙沉积物;细颗粒沉积物>粗颗粒沉积物。
想要完善的对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分析,就需要对沉积物粒径进行分级和分析。
沉积物的垂直分布也有所不同,表层高,随深度加深逐渐降低。
研究人员将不同深度的海底污染物取样后,63μm以上的颗粒使用筛分分级,63μm以下的颗粒使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布的分析。再对各个粒度等级、各个垂直深度的颗粒分别进行污染物检测。
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有时很难被检测到,我们需要将分级后的海底沉积物进行干燥并充分粉碎,再进行检测,检出精确度会大大提高。
得到了污染物的粒度、垂直分布结果。
海洋沉积物中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是很难根除的,其危害也更难准确评估,可能这也是世界各国极力反对核污水排放入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查了很多日本的新闻,没有找到这次的废水中辐射物质的浓度。但是我找到了东电用的“多核種除去設備”的一个检测报告:
从检测结果来看:
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没有达到检出浓度,只有三种物质达到检出浓度,但没有超过限制浓度:
Sr-89,Sr-90,Y-90,达到0.5-5Bq/L;
但是这个检测列表里没有诸如C-14和D之类的检测。
大自然的未知性和可变能力是无穷的。核辐射对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有许多是难以预估的。我们仅仅使用现有的检测手段来评估这场灾害可能存在的未来影响,视野难免有些局限——在我们未知的领域,核辐射可能对我们、对整个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是我们不得而知得。
但飞驰相信,国际社会对此事件能够做出长远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