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

白金会员

已认证

建材业的“黄金洼地” ——我国非金属矿及深加工产业的 中国建材报现状与前景

中国建材报

   “石墨烯上广告啦……”。最近关注过黑龙江卫视的观众,大多应该看过一则公益性广告,广告的主角叫做石墨烯。

  尽管普通百姓很难通过几分钟的广告,就能更深地了解石墨烯或产生无限遐想,但这个神秘高冷的材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全社会的视野中。

  “除了不能直接吃,石墨烯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任何产品中”,这句坊间戏言表达着老百姓对这种从石墨中剥离出来,单层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新材料全部的理解。

  说起石墨烯,就要谈到石墨。事实上,这种非金属矿物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

  铅笔之所以能在纸张上留下字迹,正是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片所起的作用。但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们在用铅笔写字的时候,这种看似普通的石墨,也在不知不觉地创造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科学家在石墨结构中剥离出了一个最小极限(理论厚度只有0.34纳米,约为头发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薄片”,这便是神奇的石墨烯。

  不单单是石墨,有人说,比起看得见摸得着的建材产品,非金属材料及制品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就像黑洞一样神秘而陌生。殊不知,很多非金属材料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日日相伴的必需品。

  纸张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高岭土;硅藻土是牙膏的必须矿物原料,女孩子们常用的化妆品、去角质膏、磨砂膏等,其主要原料也都是从硅藻土中提炼而来;养猫人士所用的猫砂其实是优质的颗粒膨润土,膨润土甚至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以及补钙、减肥食品的常用材料……

  但如果你认为这些非金属材料只用于日常用品中,那就大错特错了。和石墨一样,如今全世界已知的1500多种非金属矿物中,有数百种已探明的矿物几乎都拥有着“可以改变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魔力。

  “从价值和作用而言,众多非金属矿都可以比肩黄金,甚至比黄金的作用更大,价值更高,小到是一管牙膏一张纸的原材料,大到能制造卫星舰船、精密仪器,可以说,没有非金属矿及其通过深加工不断创新的制品,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社会的模样,更不会有全人类所憧憬的明日前景。”这是一位资深行业专家对非金属材料所做的精辟概括。

  只不过,对中国非金属矿产业人士而言,面对“价值如黄金”的结论,更多的是五味杂陈的感触和抑制不住的憧憬……

 

  被低估的产业建材工业的短板

  关于非金属矿被称之为“拥有黄金般的价值”的矿产,在一份官方资料中有这样的总结:非金属矿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交通、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而且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大多还是军事国防的必备材料,同时,又是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的高效、廉价材料。

  但是,搜索多年来关于非金属矿产业的相关媒体报道,“被低估的产业”是各大媒体给予非金属矿产业最多的评价。

  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根据前苏联模式而创立,建材行业人士对“非金属矿”的称谓也沿袭这种模式。

  当我国非金属矿行业刚起步时,国际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

  非金属矿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工业矿物”。上世纪50年代,世界非金属矿产的产值就曾超过金属矿产的产值,有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非金属矿产产值甚至超过金属矿的2至3倍,非金属矿产成为应用领域最广泛、用量最大、开发前景最广阔的矿产资源。

  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非金属矿种类大约1500种,国际上已被工业利用的非金属矿约250种,年开采量约为350亿吨,仅原矿及初加工产品产值就已达到3000多亿美元,部分欧美国家的产值甚至还要高出2至3倍。

  我国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93种,被工业利用的矿物约占其中的50%左右,年开采量大约在100亿吨,2012年原矿及初加工产品产值约为5200亿人民币,2015年前后又出现明显下滑,我国矿业几乎全部亏损,非金属矿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进入经营困难时期。

  纵观我国非金属矿产业60多年的发展轨迹,亦如其他行业一样,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经历了70年代的短暂停滞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拥有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作为建材行业两大央企之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公司的成立是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便是中材集团的前身。在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中非公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吸收了很多专业人才,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已经成为非金属矿业的大国,并出现了向强国迈进的口号,行业里开始培养应用矿物学、矿物材料学的高级人才,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一批与之相关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矿物材料学、矿物材料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相关的硕士和博士点。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有了雏形。

  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反而呈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当中材集团将更多的力量转向以水泥为主的大宗建材领域之后,非金属矿企业的后来者们,明显缺乏大型国有企业的实力和底蕴,大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80%以上的非金属矿产品来自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这部分企业大多存在着资源不清、资金不足,导致开发技术和加工技术停滞甚至落后,资源采选回收率也相对较低。

  目前,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非金属矿企业达到8万多家,相关从业人员大约120万人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容量,竟找不出几家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和带头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因此,从我们与世界同行业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非金属矿产业发展与国际同行业,始终存在相当一段差距。

  “最好的例子就是石墨资源的保护与深加工。我国目前对石墨的开采利用绝大部分是将石墨原矿开采出来,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日本,日本进行深加工后,我国再以高出原材料1000倍以上的价格从日本进口。我国江西、湖南等地的大量稀土资源也是出于这样的开发利用模式。”国务院参事、行业资深专家蒋明麟在一次采访中感慨万千。

  即便在我国整个建材大领域内相比,我国的非金属矿及制品领域,也同样有明显的差距。蒋明麟一针见血地说:我国原有的建材包含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这三大门类目前发展并不平衡,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两类产品。非金属矿及制品目前的批量极小,很多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和产值,更没有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高附加值的成果。

  纵观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蒋明麟用“建材行业的短板”来总结实不为过。如果说非金属矿具有着黄金般的价值,那么,我们在对其的开发和应用,显然是一片灰暗的“洼地”。

 

  躺在“黄金矿”上的“弱势群体”

  事实上,我国是世界非金属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相对而言,我们的品种多、储量大,在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中,石墨、膨润土、煤系高岭土、萤石、滑石、石英等9大类储量居世界前三。

  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的区域也较为广阔。目前已有规划的重点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遍及大江南北。比如,晶质石墨资源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山东等地;广西和陕西等地均拥有大量的高岭土资源;膨润土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新疆等地;江西拥有超过10亿吨的黑滑石资源,江西广丰县更被誉为“黑滑石之都”;福建的沙县已探明的石英储量超过5000万吨;广西则是碳酸钙的聚集地……

  但是纵观这些非金属矿资源丰富的区域,目前真正以非金属矿开发和深加工为支柱型产业的省市寥寥无几。

  记者在3年前,曾与一位江西的业内人士攀谈,他表示江西一带拥有大量的黑滑石资源,但是大量的资源被私有矿主长期闲置或低价卖到国外,而当地却没有真正开发和加工的能力。眼看着这些黄金般的资源被低价出口甚至白白浪费,对于深谙滑石巨大用途和广阔市场的人士而言,着实是“急在心头口难开”。

  黑龙江省作为石墨产业的优势开发区域,近些年来的确有重点培育和大力打造的趋势。据一位黑龙江当地的石墨产业人士介绍,他也曾与行业众多人士一样乐观地认为黑龙江全力打造石墨产业作为新的支柱型产业轻而易举,但就在不久前,他们对这个行业进行了一次深入考察后才发现,行业存在着太多盘根错节的结症和问题,这些结症和问题都是历史长期遗留下来,未能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日积月累导致问题日益复杂严峻。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我国非金属矿发展滞后的原因多重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那么,其根源也正是在于资源丰富。

  所谓“成败亦萧何”,丰富的资源长期缺乏规划化开采机制和创新研发的动力,使得大家常年躺在“黄金矿”上无所事事,乃至为牟取私利通过低端手段大发资源财,久而久之这个行业反而成为了“弱势群体”。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分布各区域的非金属矿山中,国有矿山的50%,乡镇和个体矿山的90%以上资源情况不详,因而行业中存在大量盲目开采,超低价流出的现象,但大多区域相关政府部门缺乏重视,甚至很多区域相关负责人对此一无所知,长久下来已逐渐形成了难以根除的历史结症。

 

  坚持“问题导向”或是产业发展第一课

  如果问到我国非金属矿产业最缺的是什么,多位行业专家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面对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如今最缺乏的是深加工及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未来全行业亟待突破和解决的课题。

  然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其复杂程度可谓盘根错节,历史遗留下来的结症如同九连环般环环相扣。因此,有专家给予警醒:从现在开始,从政府到协会再到企业若不能形成合力,不拿出硬办法、狠措施,这将有可能变成“无解之题”。

  解开课题的第一步,是要真正能够客观面对和正视现有结症,才能够认真分析,找出思路和途径。

  那么,我国的非金属矿产业,为什么会成为“黄金洼地”?

  首先,由于以水泥玻璃为主的大宗建材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国有建材企业将大量的精力转向这一领域。对体量相对较小,市场需求不突出的非金属矿领域,原有的国有及大型非金属矿企业在慢慢流失和转型。

  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在国家相关部门长年未予重视的情况下,就如同未经任何修理和装饰的荒地,国有企业相继退出,大批中小乡镇和个体企业顺势发展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如杂草一般生长,众多非金属原矿资源也逐渐掌握在大量私有小矿主和小加工厂主的手中,小、散、差的局面已成为行业最大的桎梏。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文利在接受采访时分析,30年前,随着中非公司等国有企业的兴起,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强烈的研发意识,搭建起一些比较优越的人才培育平台。事实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拥有一批非金属矿深加工和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但随着企业纷纷转型,这些人才大量流入中小民营企业或干脆自己办公司,在长期的低端恶性竞争的局面中,很多人才的思维和意识被局限和抑制,甚至完全摒弃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偏离了研发的轨道,成为牟取低端利润的小作坊主或小矿主。

  因此,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培育集团型现代化领军企业,是产业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上的第一大课题。

  其次,正因为国有企业的流失和低端企业的充斥在当时未能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大量人才在利益面前变为庸才的事实,使得长期以来我国非金属矿产业缺乏新晋人才的培养和跟进,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断档,致使产业的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的能力和水平出现断崖式倒退。

  因此,如何重新建立非金属矿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的人才孵化器,重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者,大企业流失、人才匮乏,让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逐渐掌握在个体矿主手中,低价卖矿的情况几乎成为常态,各地还有大量闲置和未被开发的矿产资源如同被沙漠侵蚀的绿洲,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色彩。

  要解决这一难题,应从顶层设计开始,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将国家的矿产资源做好系统的普查和规划,通过强制性手段和措施,建立勘探及采矿的规范化机制,遏制私有矿主将国家资源作为个人财富,低价转卖和出口海外。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杜高翔用三个“必须”表达了心中的急切:“我国非金属矿产业若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必须加大力度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过去,我们整个行业一年在创新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还不如一家国外公司投入得多,一年连一个亿都达不到,这种情况在持续下去,我们的人才真的会出现巨大断档,研发创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尽管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相对大宗建材行业而言,进展缓慢,但产能过剩的发展态势却并不比传统建材行业逊色。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重复建设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同质化低端产品充斥市场等毒瘤并未因“洼地”的暗淡而有所收敛,甚至还有扩散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很大部分矿种实际开工率仅为50%至60%,尤其是近些年来传统工业不景气,非金属矿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大量企业欠款严重、应收账款巨大、流动资金极度短缺,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增无减。

  如果说非金属矿产业整体而言,是建材行业有待发展的“短板”,但是,倘若行业内部产能过剩的问题得不到重视,不能予以遏制,或许这块“板”会越补越短。对非金属矿产业人士而言,通过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同时,也应做好去产能的规划和部署。

  当然,影响我国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原因不止这几点,还有很多因素交织其中,但是以上几点可以说是目前需要填平的最大阻碍和鸿沟。一位行业专家表示:我国非金属矿行业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现存最制约发展的问题入手,从国家政策到落实执行力度层层跟进,甚至有些机制的建立和政策制定,需要从零开始,搭建产业发展的铺路石,将这片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黄金洼地”逐步填平,还原真正的“绿洲风采”,从而逐步开启非金属矿产业由大国变强国的进程。

 

  开发“洼地”或为建材业转型的一把钥匙

  王文利在采访中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通过全球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与其工业化进程有着直接关联。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建材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发达的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非金属矿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日益显见,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支柱型产业。

  “客观地说,非金属矿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其重要性或许不那么明显,因为这个产业在应用领域上虽然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更多起到的是辅助和提升的作用。工业化初期满足的是基本需求,只有在工业化水平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国家有了丰厚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百姓度过了温饱阶段,需要在更高的领域和水平中提升丰富生活质量,非金属矿产业才会发挥其巨大且重要的作用。”

  这就像建国初期,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就是有衣穿、有饭吃。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衣食供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个性化的拥有各种高科技含量的生活日用品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各种功能性、高端化的材料、技术、用品,就成为当下主流的消费需求。

  非金属矿在整个建材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实力、尖端技术研发能力和品质生活等方方面面向更高层面、更高领域跨越的一种表达和展现。

  跨入新世纪的第16个年头,我国已经大踏步完成了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是无形中敞开了无数高层次、个性化的市场空间和舞台。和所有高科技材料的发展一样,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也势必要成为展现国民实力、科技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

  幸好,如今从国家层面到部分拥有优势资源的区域,从行业协会到有领先意识的企业,都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加大力度发展非金属矿产业,加强非金属矿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的研发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下行业乃至社会的共识。

  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建材行业刚刚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文)中,已经明确要求:要以石墨、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在矿物均化、提纯、超细磨粉、分级级配、表面改性等方面攻关力度,大力发展基于非金属矿物,用于节能防火、填充涂敷、环保治理、储能保温的矿物功能材料。

  这项政策的出台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沉睡多年的非金属矿产业彻底醒了过来。工信部原材料司等行业主管部门着手制定和规划着现阶段重点发展的几大非金属矿种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在今年4月成立的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和原材料司司长周长益纷纷表达了大力发展非金属矿产业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念。由工信部批准组建的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联盟随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全力发展石墨产业必须走上正规的快车道,无论有再大的困难和问题,都应正视并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解决。

  在黑龙江省以水泥、煤炭为代表产能过剩的局面中,石墨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次重要的突围和转型,不仅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他拥有优势非矿资源的区域,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新型支柱产业,也是极大地示范和带动。

  以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为代表的行业协会组织,近些年来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会长胡勤在刚刚召开的“2016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上表示,未来,研究和发展新的产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摆在非金属矿人面前的新课题。压减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非金属矿制品,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目标。

  8月28日,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绿盟全国非金属矿专委会承办的2016中国非金属矿产业技术研讨会,将聚集行业各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就非矿新技术创新、新成果应用等问题交流意见。

  “是金子总会闪光”,这是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励志名言。即便是一片看似荒芜落寞的洼地,也挡不住黄金的璀璨光芒。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水平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各种新兴的“黄金产业”走上历史舞台,非金属矿产业便是其中重要成员。

未来,当这片“黄金洼地”真正产生出“洼地效应”,让优势资源真正发挥出优势力量,集中更多的优势企业,聚焦更大的优势研发力量,那么,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就妥妥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摘自中国建材网

 

 

 

成都精新  2016-09-12  |  阅读:1775
最新文章
更多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分类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立即拨打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
(暂不支持短信)

×
是否已沟通完成
您还可以选择留下联系电话,等待商家与您联系

需求描述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已与商家取得联系
同意发送给商家
留言咨询

留言类型

需求简述

联系信息

联系人

单位名称

电子邮箱

手机号

图形验证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用户服务协议》《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