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2025年07月14日,为指导检查员开展GMP符合性检查中制药用水现场检查,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组织起草了《制药用水检查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2025年8月15日。
根据征求意见稿,制药用水制备、分配系统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药品质量,属于风险较高的公用系统,并作为污染控制策略的一部分,是GMP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南详细描述了制药用水风险管理、质量风险评估、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纯蒸汽的制备和分配系统的工艺要点和检查要点,对各系统的检查要点方面,详细涵盖了确认与验证、日常运行与维护保养、水质监测、质量回顾和验证状态的维护/再验证等。
重点内容:
1、是否定期监测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可每季度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规指标项目进行一次检验。
2、是否保存定期监测结果、趋势分析和所采取措施的记录。是否对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发现其趋势和变化情况。
3、饮用水的取样点应具有代表性,一般位于饮用水储罐出口,或市政用水进入纯化水制备系统前最后用水点。
4、纯化水运行确认检查包括(1)是否进行储罐喷淋球喷淋效果的确认,如储罐喷淋球是否能覆盖储罐内全部位置;(2)检查是否对水质监测不合格时的联锁控制功能进行确认,例如在线监测不合格时的联锁排放功能等。
5、为确保系统可靠、稳健及性能良好,纯化水性能确认宜采用三阶段方式,第一阶段应持续至少2周,应严格监测系统性能,总送、总回及全部使用点每天进行全项指标检测。第二阶段应持续至少2周的进一步监测,总送、总回及全部使用点每天进行全项指标检测。第三阶段应在第二阶段完成后,确保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时长至少12个月,涵盖不同季节的运转。取样和检测频率可降至前两个阶段确定的日常水平。
6、对水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后,企业可采用年度回顾等方式确保水系统维持验证状态。检查企业是否针对以下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开展再验证以及再验证的程度。
依据《制药用水检查指南》,B证企业对C证企业现场审计时,重点审计水系统哪方面?即现场审计重点关注内容有哪些?
1. 系统验证状态
①确认与再验证:
检查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的DQ/IQ/OQ/PQ文件,重点关注性能确认(PQ)三阶段数据完整性(至少12个月涵盖季节性变化)。
确认再验证触发条件(如设计变更、重大偏差、停机重启)的风险评估及执行情况。
②非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额外审核等同性验证数据(微生物/内毒素对比蒸馏法)、膜完整性监控(电导率/压差)、组合消毒策略(化学+热力学)及残留控制。
2. 运行与维护
①微生物控制:
核查消毒程序(巴氏消毒/纯蒸汽)的频次、参数(温度/时间)及验证报告;检查生物膜预防措施(流速>1m/s)、红锈防治记录(材质316L、钝化周期)。
②关键部件管理:
储罐呼吸器完整性测试(定期更换)、换热器设计(双管板防污染)、疏水阀功能确认。
纯蒸汽系统需额外检查冷凝水排放设计(坡度≥1%)、干燥度/不凝气体监测。
③预防性维护:
审核反渗透膜清洗/更换记录、活性炭过滤器反洗周期、仪表校准状态(在线TOC/电导率仪)。
3. 水质监测与数据可靠性
①取样计划:
确认取样点覆盖总送/总回/最差条件点(基于风险评估),注射用水每日至少1个使用点全项检测。
核查取样方法(防倒吸设计)、样品储存时限验证。
②趋势分析:
检查警戒限/纠偏限制定依据(历史数据统计)、超标调查的及时性及CAPA有效性。
微生物鉴定记录(识别不可接受微生物)及快速检测方法验证(若适用)。
③数据完整性:
在线监测数据的审计追踪、备份策略及权限管理,核对电子记录与纸质记录一致性。
4. 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
①系统隔离措施:
高致敏性/生物制品生产线是否独立循环系统,有菌区管路隔离设计。
②原水管理:
饮用水源(市政/自处理)的季度全项检测报告,预处理效果监控(余氯/硬度)。
5、总结:
审计需聚焦系统验证持续性、微生物控制有效性、关键参数监控可靠性三大维度,结合文件审查(SOP/验证报告/维护记录)与现场核查(死角盲管、仪表状态、操作合规性),确保水质持续符合药典要求,降低药品污染风险。
参考来源:
GMP资料共享群、国家药监局审核查验中心 、中国医药报、蒲公英Biopharma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