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新突破!国内首套双换能器超声固相增材制造装备诞生
中国粉体网 2025/4/12 11:13:11 点击 2181 次
导读近日,哈工大(威海)张洪涛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套‌双换能器超声固相增材制造装备。

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哈工大(威海)张洪涛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套‌双换能器超声固相增材制造装备‌,通过“双换能器+双变幅杆”推挽式结构设计,系统功率达6000-9000瓦,能量传输效率提升50%以上,突破传统单换能器设备的功率限制‌。该装备采用‌低温固相连接工艺‌,利用高频超声振动(20kHz)产生的机械能与摩擦热实现金属箔材逐层固结,加工温度低于材料熔点,避免高温氧化、相变及残余应力问题,尤其适用于铜/铝、铝/钛等异种金属的高质量复合制造‌。

 

一、技术背景:固相增材制造的新路径

 

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UAM)是一种基于高频机械振动与摩擦的固相连接工艺,通过金属箔材的层层固结实现构件成型,无需熔化材料。相较于传统熔化型增材技术,UAM可有效规避高温导致的金属氧化、相变及残余应力问题,尤其适用于异种金属连接(如铜/铝、铝/钛)和功能梯度材料构建,为轻量化、高性能结构件制造开辟新路径。



二、工艺优势:多材料兼容与功能集成

 

该设备支持铜、铝、钛、镍等金属及异种材料复合增材,成型精度达‌±0.02mm‌,可实现‌功能梯度材料近净成形‌。其低温特性使热敏感器件(如电子元件、光纤传感器)的无损植入成为可能,为复杂构件制造提供新路径‌。相较于传统熔焊工艺,该技术材料利用率超95%,且无需模具成型,显著降低复杂结构件的加工难度与成本‌。



三、应用场景:赋能高端制造领域

 

航空航天‌:满足无人机、卫星等轻量化功能材料制备需求,支持钛合金等特种金属的高效加工‌;

 

新能源汽车‌:用于电池热管理部件、轻量化结构件的快速成型,提升制造效率与性能一致性‌;

 

光伏产业‌:开发铜基导电材料与异种金属复合构件,优化光伏组件性能与耐久性‌。

 

四、研发历程:十年攻坚实现国产替代

 

‌2013年‌:提出“辅助加热式超声快速成型”概念,建立热-力耦合理论模型

 

‌2016年‌:研制首台单换能器原理样机,突破0.5mm以下薄板连接技术

 

‌2018年‌:确立双换能器推挽式工艺路径,发现双换能器推挽式振动可消除界面残余应力,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2025年‌:完成工程样机并通过72小时连续运行测试该技术打破美国在双换能器超声增材领域的技术垄断,形成20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

 

五、行业意义:引领增材制造新方向

此前全球仅美国EDISON公司掌握双换能器超声增材装备技术,其设备售价超2000万元/台。哈工大装备的国产化将使采购成本下降60%,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30台产能。

 

作为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超声固相增材系统,该装备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增材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多材料集成制造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未来将在国防、能源等战略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来源:

哈工大官网、公众号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章评论
相关资讯
金属3D打印件质量好不好,往往“粉体”说了算
2025-07-15
中国金属3D打印,弯道超车
2025-07-14
致密度达99.5%,西空智造攻克EBM钼合金3D打印难题
2025-07-12
揭秘!从芯片到骨骼,球形钽粉成“跨界王者”
2025-07-12
金属3D打印周报:行业融资扩产加速产业化落地
2025-07-11
粉体大数据研究
半导体封装用玻璃基板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全球及中国增材制造用金属粉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2025-2027)
中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半导体行业CMP抛光材料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粉体网 版权所有 ©2025 cnpowder.com.cn
2181
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