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药物制剂领域的粒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青黎

2024.5.16  |  点击 1742次

Ta的动态
导读 在制药行业,一般原辅料的粒形检测需要静态的光散射,纳米制剂需要动态光散射技术,注射制剂则需要采用光阻法这种颗粒检测手段。而对于片剂中原辅料的粉体学性质研究,还包括粉体粒度、流动状态、比表面积等,即综合解决方案对客户来说很重要。

中国粉体网讯  在制药行业,粉末材料的粒度分布(PSD)已成为药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谨慎考虑的关键物料参数之一。原料药和辅料的PSD通过影响工艺过程输出中间体物料的流动性、混合均匀性和可压性等,影响药品质量如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含量均匀度及稳定性,最终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


截至目前已有多份指导原则中提到粒径控制,如《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中提到原料药某些理化性质可能对制剂质量及制剂生产造成影响,包括原料药的色泽、嗅味、pH值、pka、粒度、晶型等。在指导原则附录中的多种剂型基本评价项目中均包含粒度,如:颗粒剂、混悬型滴眼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口服混悬剂、凝胶剂等。


《皮肤外用化学仿制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应对仿制品与参比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研究(包括晶型、粒度及粒度分布、液滴粒径、流变特性、黏度、含量均匀度、pH值、有关物质等关键质量指标)”“原料药粒度可能影响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液体中的混悬性、制剂的含量均匀性,有时还会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需要考察原料药粒度对制剂相关性质的影响。”


此外,还有多份指导原则的内容也涉及到颗粒粒度,如《纳米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特殊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


关于药物粒度的控制方法,各国药典均有详细的控制手段。常见的分析方法有沉降法、显微镜法、激光粒度测量、库尔特全自动颗粒粒径分析、颗粒计数器分析、电感应法等。关于粒度与粒度分布检测方法药典中有相关规定,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第四部分《0982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提供了3种具体方法:(1)显微镜法,(2)筛分法,(3)光散射法。在这些测试方法中,光散射法所采用的仪器为激光粒度仪。目前,作为原料药和制剂粒度控制检测手段,激光光散射法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激光粒度仪(传统傅里叶光路)商业化以来,至今已经有4~5代产品。丹东百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研究成果,采用正/反傅里叶技术结合光学系统,用单光束和单镜头实现了散射光的全角度接收,可以大大扩展测试量程,同时可以保证设备精度、分辨率及稳定性,现在百特激光粒度仪的分辨率和进口设备相比较,甚至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制剂颗粒检测仍面临不小的挑战,比如片剂中原、辅料制备工艺和颗粒验证问题,外用制剂的预处理和定量分析问题,吸入制剂中的粘性/易碎物料的分散问题,注射制剂中超细颗粒和不溶性大颗粒的检测问题,等等。同时,各国药典差异,导致在颗粒检测和质控标准确定上碰到了不少难题。


在制药行业,一般原辅料的粒形检测需要静态的光散射,纳米制剂需要动态光散射技术,注射制剂则需要采用光阻法这种颗粒检测手段。而对于片剂中原辅料的粉体学性质研究,还包括粉体粒度、流动状态、比表面积等,即综合解决方案对客户来说很重要。


丹东百特仪器公司从成立至今已经超过25年,依靠粉体颗粒检测技术和产品起家,现在仍致力于粉体表征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光散射和激光粒度仪为代表的产品受到行业高度认可。公司产品包括智能激光粒度仪、显微图像粒度粒形分析仪,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沉降粒度仪、光阻法颗粒计数器,PM2.5监测仪、光阻法粒径谱仪等。




(图片来源: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官网)


2024年7月3-4日,中国粉体网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将在山东的济南中海凯骊酒店举办“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届时来自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的宋文娟销售经理将作《丹东百特在药物制剂领域的粒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报告,报告主讲人将围绕“药典”“方法开发和验证”“数据比对”等几个关键词,深度解析不同制剂对颗粒检测的要求和解决方案。



报告人介绍


宋文娟,毕业于辽宁大学,现任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从事粒度仪销售工作10余年,有着扎实的粒度测试技术理论基础,常年受邀参加新能源、制药、化工等领域的会议并做相关报告,对于客户需求、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和诊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


资料来源:

1、制药检测,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访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雪冰博士

2、原辅料粒径质控标准的建立和风险评估

3、新阳维康:药物开发中如何进行粒径和粒度控制?——制剂原料药粒度重要性

4、郝福,胡向青等.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3
相关新闻:
粉体大数据研究: